手机端
报名
分享
联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信息
再论“大疫当灸”
0
发布时间:2020-11-09 浏览数:38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之际,笔者探索中医灸法的抗疫作用、论述灸法防疫机制、临床应用与特色优势。中医灸法抗疫,固护正气,使正气内存,从而强身健体,抵抗疫毒。灸法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保健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伴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病特点及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且传染性强的特点,对新冠肺炎的防治就是与时间赛跑。尤其在疫情流行时期,科学的防治不仅应着眼于发病人群, 更应该同样重视未发病的广大群体。大疫当前,众志成城,作为医务工作者,职责担当,作为中医人,更义不容辞,在疫情的危急时刻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措施。疫来如洪水,防疫要在前,中医自古也有“上工治未病”之说,中医药对预防疫病具有明显优势,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陈以国教授认为是中医防“非典”防病综合疗法中的一部分,故提出大疫当前,以灸法防病[1]。17前后,笔者再论“大疫当灸”内容,以中医的灸法作为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

  1.古代灸法防病

  灸法历史悠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为指导,灸热的特性,发挥“温热”“温通”和“温补”的作用,达到温散寒邪、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寒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灸法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写道:“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说明了应用针与灸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针刺以泻实,灸法于补虚。

  《伤寒论》首次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将灸法用于少阴病和和厥阴病,如《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49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并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15条:“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表明太阳病,脉浮,发热为邪盛之症,采用灸法则会产生咽燥吐血的变证,故应慎用。

  晋唐时期艾灸用于预防和保健的思想得到较大的发展。《针灸甲乙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其中详述了腧穴艾灸的壮数,详列了禁灸慎灸的腧穴。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认为灸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证治广泛。治卒心痛“灸手中央长指端三壮”,治卒死“灸其唇下宛宛中,名承浆,十壮,大良”。其中也记载了“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病之疾。《肘后备急方》开创了隔物灸的先河。如治中虫毒用“胡蒜,令敷以疮上,灸蒜上千壮,差”。治霍乱烦闷凑满,“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灸颊以防噤”,说明了灸法可预防小儿破伤风。唐孙思邈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记载灸法预防传染病“凡人吴蜀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瘦,则瘴疟、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将灸法用于预防保健中,对后世的保健灸法影响巨大。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云:“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说明灸法可防病延年。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提出:“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有灸疮为妙。”强调了预防灸的时机很重要。清徐宝谦《灸法心传》中“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盖气者,阳所生也;保命之法,当以灼艾第一。”即艾灸可扶阳,扶阳则延衰,延衰则长寿。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对灸法认识的逐渐深入,灸法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应用的病证种类越来越多,预防保健灸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2-5]。

  2.现代灸法提升免疫

  灸法可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自愈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焦油成分通过向皮下渗透的化学作用,可抑制皮肤过氧化脂质生成等。有研究表明,保健灸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良好的影响。据报道,艾蒿中有作用于白细胞的成分,施灸时这些成分可能对局部皮肤以及邻近组织液淋巴结等的免疫功能有影响。灸关元、足三里、膻中、肾俞等穴,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介素2(IL-2)合成分泌增加,免疫调节神经介质血浆含量也明显增加,既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有效预防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灸法的温热刺激可引起皮肤局部血管扩张,直接灸可引起小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刺激部位的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最近还有抗氧化作用的报道等。研究表明,艾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艾叶燃烧物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有研究表明,艾灸后老年人血清载脂蛋白(ApoA)含量明显增高,对调节中老年人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强壮心血管功能有很好作用。[6-7]

  3.预防新冠肺炎的灸法应用

  新冠肺炎传播迅速,全球范围的均有疫情出现, 是历史中少见的,而中国是此次疫情受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举国上下都在努力做好防疫工作,并且任务十分艰巨。时代在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环境优越,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体质,人们的抵抗力、免疫力正接受着此次疫情的挑战。灸法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古代就得以十分重视,此外灸法还具有价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等特点,已成为人们重要保健方法之一,故将灸法应用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预防当中,固护正气,使正气内存,从而强身健体,抵抗疫毒。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病之邪侵袭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腠理疏解,卫气不固,内外相引而发病。对于广大的易感人群,在疫病流行时期更应该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病邪侵害,这种预防疾病的思想源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云:“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于无事之前,不迫于即逝之后”。中医灸法具有补益气血、疏通经脉,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功效,其温通经络的特点则更适用于虚症人群,《医学入门》又云:“虚则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

  我院的临床上应用督脉灸疗法,达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推动气血、温通经络、散寒祛瘀、通痹止痛、防病保健,治愈顽疾的作用。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如体质虚弱、易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四肢不温、记忆力减退、嗜睡等。虚寒体质(阳虚),如全身怕冷怕风、手脚冰凉、面色暗淡、无血色、易感冒、感冒时间较长、感冒后咳嗽长久不愈、便秘等。湿性体质,如血压较高、肥胖、痰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等。慢性疾病:慢性肠胃炎、慢性腹泻等病症。督脉灸具有刺激部位多,多经多穴组合应用,火力足、温通力强的优势,是一种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传统绿色疗法,且依从性高,临床疗效较好,应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中,能照顾到大批的健康人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抵抗病毒。

  4.大疫当灸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这场战疫中,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重症率、病亡率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恢复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中,号召各地区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医疗救治效果。各地区积极响应确立中医药诊疗方案,实施科学精准救治。

  灸法作为中医学疗法之一,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有着特殊疗效和应用特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健康,灸法对于平时机体的养生,保健和预防有重要的作用。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少运动等,对于防病保健的方式有更高的要求,灸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深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灸法可扶助全身阳气,现在疫情流行的时期,对于广大群众的预防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灸法自古以来虽有确切疗效,但有些内容还缺乏科学依据,故在传承中医文化的同时,还应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加以研究和分析,使其更科学、合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张斯瑶 柳越冬* 陈萌 张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