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报名
分享
联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信息
中医治疗郁证的非药物疗法最新进展
0
发布时间:2020-07-30 浏览数:630

 

中医治疗郁证的非药物疗法最新进展

钟丹珠(国智), 杨建宇

摘要: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主要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思绪不宁等多种症状。中医药对抑郁症在实验和临床上的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循症医学的依据。通过对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的总结和认识,从不同医学角度阐述抑郁症的病因、病理及相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让更多的人们能关心抑郁症的群体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郁证;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属中医郁证、不寐、脏躁等范畴。其患病特点心情抑郁,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1]。抑郁症在医学上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患病、高复发、高致残、高医疗成本的特点,临床上主要以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状为表现,典型症状可表现为悲观厌世、反应迟钝情绪低落、行为迟缓、语言减少、兴趣丧失等原发性抑郁症是指发病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抑郁症。抑郁心境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所体验到的占优势地位的一种抑郁情绪或抑郁心情,是一般认为的不愉快的情绪。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及其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抑郁症的研究对现在医学各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多根据郁证病因、病机,结合患者临床证候特征进行中医辩证治疗[3]

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将抑郁症辨证为郁证百合病脏躁不寐等,均属于抑郁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情志有密切的联系,总体为情志所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涉及心、脾、肾等,临床主要以解郁、健脾、交通心肾为重要法则[4]

1.1肝失疏泄:肝性条达,主疏泄,肝气疏,则全身气机通,气机通,人体气血通畅,各脏腑器官功正常,情志舒畅愉悦。若七情过极,肝失疏泄,肝失调养,机体平衡状态被打破,致使气血受阻,肝失条达,疏泄失职,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从而易发肝气不舒,情绪抑郁,烦躁可烦躁易怒,心神不安,睡眠不安寝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敏感多思、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等精神问题。另一方面由肝气不畅所致,肝火郁结,血脉受阻不畅,患者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或者容易发脾气,性情急躁、胸闷头痛等临床症状。肝失疏泄,气机受阻,血不能随气运行,使体内津液不通,出现郁而不散的现象[5]。中医讲究气为血帅,是指气为血的主导,气舒畅则血通畅,气郁结则血阻滞,两者相互作用当气血失于调养时,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神智迟缓,性情暴躁,胸肋憋闷,心悸失眠和健忘等。因此,中医治疗抑郁症应当从疏肝解郁滋养肝脏[6-7]

1.2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心失所养:脾脏的正常功能为运化,通过运输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津液上达于肺,另一方面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以达到灌溉全身的功能。若脾失健运,则津液不能输布,使运化功能减退,水谷不能正常运行,从而生痰浊。痰为百病之源,痰火扰心可致失眠,心悸心烦等症状;痰蒙清窍,可致头晕头重,睡眠过多,严重者神志恍惚等症。脾化失健,气血亏虚,心血不足,气血化生乏源,心神失养,无以充养脑髓,日久可见心境低落,对日常活动无兴趣,无愉悦感;脑为元神之腑,神失所养,出现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头绪、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沉并伴有自卑的复合情绪体验。故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主[8-10]

1.3肾阳不足:肾乃一身正气之所聚,肾阳不足,动力不足,则精神不振。人体一旦肾阳不足,则易精神低迷,嗜睡乏力,反映在情绪上则是自卑无助,妄自菲薄。肾脏为阳气之根本,阳气不足则不能生髓,髓虚则不能充脑,自卑感和悲观情绪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面色暗沉、大便稀溏、起夜频繁等症状,肾阳还与心有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动力之源,肾阳盛,则一身阳气旺。从而精力旺盛、情绪积极、意志力强等,反之,肾阳不足,则脑髓不生不养,一直精神萎靡、表情冷漠,此外,肾为先天之本,与肺、肝、心等相互影响。肾同源,肝失所养,形成虚实夹杂之肾虚肝郁证候,以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与烦躁易怒并见为主要表现,属本虚标实证。由此可见,抑郁症致抑制、淡漠等功能低下,提示郁证与肾阳亏虚有密切相关[11-13]

2中医非药物

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抑郁症临床上是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心境障碍。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广义上是对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疾病的总称;狭义的郁证主要指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思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等多种症状体现故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原则。对于实证除理气解郁外,应当根据是否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湿等方法。中医治疗郁证常用药材:柴胡解表和里、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丹皮清热凉血、消炎镇痛、活血化瘀;山栀清热除烦、凉血解毒;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川芎活血行气;合欢花舒郁、理气、安神;淮小麦、夜交藤养血安神;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磁石镇惊安神[14]

2.1针灸治疗:针灸以百汇、内关为主穴,之后取脑穴、太阳、印堂、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照海。选取经络和穴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15]。针灸治疗郁证可参考如下处方:上臂阴面的大陵、劳宫、间使、神门、通里、少冲,头面部的百会、水沟、风府,足阴面的涌泉、然谷、公孙、商丘,上背部的心俞、神道、胆俞,胸脘部的中脘、上脘。根据郁证的分型和发展,可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即行气解郁法,取穴:上星透百会、外关、中渚、四关等;中期用下气开结法,取穴:颔厌、曲池、偏历、合谷、丰隆、内庭等;后期用益气宁神法,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太冲等。针灸治疗可使患者有效改善失眠相关症状,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较高[16-17]

2.2推拿理疗:以疏肝潜阳,和中理气,开胸化痰为治疗原则,采用推拿按摩法治疗郁证,也取得了较好效果[18]。治疗手法:病人仰卧,医者立于其侧,单掌自上而下推胸骨数次,肝气郁结可推至脐部。单掌沿胸腹任脉做轻快揉法数遍,采用围剿推拿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焦虑不安、精力缺乏等症状进行治疗,围剿推拿疗法每次约20分钟,分别按摩迎香、晴明、太阳、鱼腰、阳白、安眠、风池、哑门等穴位,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次疗程,共3个疗程,依治疗效果调整疗程次数。理疗是使用高频、超高频和低中频的电疗法、温热疗法和光疗法,理疗可以减轻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转移机体的同感,热疗和光疗还可以改善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光疗法还可以控制胸腺分泌褪黑素的合成,减少抑郁情绪[19-20]

2.3心理疗法:郁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患,心理治疗方法有催眠疗法、运动疗法、经典条件反射疗法、婚姻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心理治疗则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并可防止或延迟复发。心理疗法以及配合相应的护理对治疗该病有显著效果[21]

3小结与展望

中医治疗抑郁症多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方面着手,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抑郁症作为当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种心理精神性疾病,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从对于抑郁症的排斥、抵触开始逐渐走向了对抑郁症的正视和科学研究、科学治疗。随之医疗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取得较大成果。重视从中医经典书籍中汲取精华,并结合临床进行应用。中医治疗抑郁症优势明显,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临床中也得到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抑郁症患者本人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和心理压力,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参考文献

[1]韦婧, 沈琳.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1, 17(4) :247-250.

[2]赵晶.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J]. 山东中医杂志, 2011,30(6) :443-445.

[3]姚媛, 周艺, 周婷婷. 抑郁症致病机制及中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18, 36(3) :6-10.

[4]顾思梦, 荆莉媛, 高梦丹,. 中医情志的现代神经心理学观点[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 20(2) :29-38.

[5]孙守强, 高媛, 程伟. 解郁清心安神汤治疗抑郁症肝郁化火、扰心伤神证疗效观察[J]. 中医学报, 2018, 33(5) :181-185.

[6]王桂兰, 李玉香, 李晓云. 自拟养血疏肝方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 40(12) :1146-1149.

[7]张潇尹.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肝脾论治郁证经验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 2019, 38(6) :569-572.

[8]高玉广, 林泯儒, 刘永辉,. 刘泰教授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的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1) :157-158.

[9]周丹, 顾志坚, 朱蕾蕾,. 蒋健教授"郁证脾胃病论"诊疗经验介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4) :129-132.

[10]周丹, 顾志坚, 朱蕾蕾,. 蒋健教授"郁证脾胃病论"诊疗经验介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24) :129-132.

[11]柏久莲, 马天牧, 闵敏,. 从阳气失常论治抑郁症浅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2(11) :60-62.

[12]陈贵喜, 郭立中. 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抑郁症经验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2(3) :224-227.

[13]陈鸿雁, 贾竑晓. 贾竑晓从阳气郁遏学说论治抑郁症临床经验总结[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9) :3926-3928.

[14]马小雅, 丁敏芮, 施侠威,. 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现代数据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7) :1424-1429.

[15]郭扬, 李柠岑, 徐媛,. 郭义四通法治疗抑郁症[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 45(10) :2050-2052.

[16]郭颖, 孙颖哲, 赵永厚,. 头穴丛刺治疗抑郁症[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5(2) :289-291.

[17]郑雅峰, 魏超, 王健,.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 2019, 34(4) :61-65.

[18]夏梦幻, 王庆其. 郁证中医治疗钩玄[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 53(3) :28-32.

[19]高强, 王一浩, 林景峰,. 基于复杂系统熵方法的抑郁症中医综合调理方案的文献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 2018, 25(1) :P.30-34.

[20]庄乙潇, 林燕丹. 光疗对情绪障碍疾病的治疗及研究现状[J]. 照明工程学报, 2018, 29(6) :5-10.

[21]张妍菀, 杨冬榕, 李艳,. 中医心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19, 032(5) :60-63.

(第一作者:钟丹珠(国智)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

第二作者:杨建宇   北京知医堂·北京中和国医馆,本文通讯作者:jianyu66@163.com

收稿日期:2019510日·中华中和医派纪念日)